Good Luck To You!

九游体育-阿森纳接近签下莫斯克拉,报价增至2000万(阿森纳卢卡斯几号)

中国足球 4℃ 0

  

近年来,

龙华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综合实力迅速增强,

涌现出独具特色的“龙华六大现象”。

这些带着浓厚的龙华发展印记的“六大现象”有哪些?

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来!一起去领略新区产业风采吧!

  1

  深圳北中心现象

  化地缘优势为发展优势

  交通枢纽见证“梦想成真”

  2011年12月26日上午,广深港高铁广深段开通暨深圳北站启用仪式举行,深圳市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广深港客运专线、厦深铁路陆续开通,形成覆盖广州、长沙、武汉、厦门等华南、东南重要地区、城市的三小时高铁出行圈;在此之前,龙华新区已经进入了“轨道交通时代”,轨道二期工程4、5号线于2011年建成通车,区内运营里程14.9公里,设站9个。随着新区的快速发展,2013年,轨道4号线“4改6”编组扩容和运营提速启动,现轨道日客运量已达58.2万人次。

  伴随着深圳市发展的切实需要,龙华新区的城市定位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跃迁,从“福田中心区的后花园”到“城市副中心之一”,再到“深圳北中心”——随着定位的不断变化,龙华新区在深圳发展版图上的优势不断得以深化、提升和明确。

宝能科技园北区

  组团发展战略布局“深圳北中心”

  今年1月21日,在2016年龙华新区党工委工作会议上,新区党工委书记余新国指出,“十三五”期间,龙华新区将实施组团发展战略,重点打造北站商务中心片区、鹭湖科技文化片区、九龙山科技片区、龙华现代商业片区、大浪时尚创意片区、观澜生态文化片区六大开发片区。

  5个月之后的6月21日,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清做客“民心桥”时表示,“打造深圳北中心”则是龙华新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记者获悉,龙华新区将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思路,构筑城市发展中轴,集中力量加快六大重点片区开发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极。目前六大片区正按照谋划好的既定方案稳步前行,良好运转。

深圳北站重点片区建筑空间形态效果图

  交通路网助力“从配角到主角”

  审视龙华新区的交通发展,除了始发运力位居全国第四的深圳北站之外,龙华新区的交通路网建设“内外兼修”,快步发展,为实现“深圳北中心”发展目标助力。清平高速二期、新彩通道等一批重要道路建成通车,打通了龙华新区对外出行、区域辐射的骨干通道;梅观高速(观澜-梅林关)免费通行,大大降低市民出行成本和沿线企业运输成本,释放高速公路红线范围土地,对于加快龙华新区转型升级、推进特区一体化、加快建设中部发展轴、优化全市战略布局有促进作用。

阿森纳接近签下莫斯克拉,报价增至2000万(阿森纳卢卡斯几号)

  内部路网方面,改造完成民治大道、和平路、布龙路等干线道路,石清大道一期、大浪北路、平安路等67条道路正开工建设,完善龙悦居保障房、大浪时尚创业区、观澜北工业区等片区微循环道路。目前龙华新区初步形成主干路网架构,全区道路网规模达731公里,总体路网密度约6.67公里/平方公里。

  立志要把地缘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龙华,还有着更多的谋划:“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四横四纵”高快速路网骨架建设,促进区域一体化;构建“十三横八纵”的城市主干路网结构。先天的地缘优势,再加上不断提升、完善的交通路网,龙华新区的区域竞争力强劲爆发。

  2

  梧桐树现象

  筑造深圳北人才新高地

  贴心服务 “凤凰”择龙华而栖

  早在2013年,经一位博士朋友介绍,汪远昊参加了龙华新区举办的“百名海外博士龙华行”活动,惊喜地了解到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优越的区位优势以及即将出台的“龙舞华章计划”,于是萌发了到新区干事创业的想法。

  经过一番考察,2014年6月,他和几名合作伙伴下定决心,落户龙华新区银星科技大厦“龙华新区留学生创业园”,成立深圳孔雀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以“孔雀”命名,正是呼应该公司团队核心成员的特点。该公司是一家由海外人才组建的青年团队,团队包括5名深圳市“孔雀计划”人才——汪远昊、彭晋卿、陈曦、宋骜天、王世锋。这支青年团队的专业背景涵盖绿色建筑材料开发、建筑节能技术、新型太阳能电池研发、绿色建筑评估等领域,助力打造“绿色城市”。

汪远昊博士(中)带领团队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政策利好 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14年2月,龙华新区“龙舞华章计划”人才政策出台,该政策涵盖1个主体文件、4个配套文件。自2014年9月“龙舞华章计划”实施以来,及时为新区“龙舞华章计划”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发放生活补贴、住房安居补贴,购买健康保险,组织进行健康体检等,真正让人才政策惠于人才引进、成长和创业,在新区营造尊重人才的人文氛围,开启了新区人才工作政策保障的新局面。

  今年8月28日,《龙华新区“龙舞华章2020”人才发展若干措施(试行)》正式实施,这是新区人才政策方面的又一重大利好。该人才新政在各项补贴方面力度加大、补贴对象更加规范,同时,更加注重拓宽渠道引进培养急需紧缺优秀人才、加快推进人才培养载体建设以及建立更专业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

人才汇聚龙华

  创新思路 拓宽招才引智新路径

  拓展招才引智新路径,对接高端智力,是新区人才工作的又一亮点。

  以今年4月,新区参加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为例,大会期间,新区再次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今年,新区还创新引才引智平台,举办了首届深圳市龙华新区国际科技(人才)合作项目对接会。来自美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的26名技术专家、产业研究者及创投人士来到新区寻求合作,并取得丰硕成果。

  在今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双选会、“精英天下”中高级人才招聘会龙华新区专区中,有来自新区的58家知名的参展企业,比去年的参展企业多10家;提供了2848个就业岗位,比去年多430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720人,比去年多774人。今年,参加“百名海外博士龙华行”的博士有125人,比去年多25人。其中,达成签约意向的博士19名。当前,新区吸纳现代化国际化人才优势日益凸显。

  3

  助推器现象

  拿出真金白银精准扶持企业发展

  得益于扶持政策 诸多企业加速发展

  2014入驻新区观澜办事处银星产业园的一家以新材料研发为核心的公司,尽管成立不久,但已经尝到了新区产业扶持政策的甜头。这家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深圳市和龙华新区都有扶持产业发展的好政策,公司也非常关心这些政策的落实。在仔细研读了新区产业政策后,只要发现有适合公司的项目就会积极申报,目前已获得了新区在孵项目资助10万元以及人才创新项目资助8万元。

  该企业负责人所称的“在孵项目资助”,其实就是《龙华新区关于加快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中的第二十四条:入驻经认定的科技孵化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孵化项目,经评审符合条件的,一般孵化项目资助10万元,获市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的最高资助20万元。

  据该负责人介绍,新区产业扶持政策林林总总,但是申请起来一点也不难,比想象中简单很多,确实免去了企业很多麻烦。“新区经济服务局的网站上都有模板,我们照着填就行了,熟练了之后一两天就能把申请表填好。”该负责人说:“申请通过审核后,1到3个月钱就能到账,速度非常快!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新区这些扶持资金,确实有助于企业发展,能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

新区召开惠企政策宣讲会

  扶强扶优扶新 为企业转型升级锦上添花

  据悉,新区的产业扶持政策中,许多项目的扶持资金额度均超过深圳其他各区,扶持力度不言而喻。据新区经济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拿出这么多钱来扶持产业发展,并非“有钱任性”,而是代表着新区的政策导向,即鼓励企业通过申报产业扶持资金的方式,进行产品研发、设备的升级换代和人才的引进。

  产业扶持政策对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银星产业园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肯定地告诉记者,绝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该负责人称,从产业扶持政策申报标准和要求中可以看出,新区希望扶持的是有资金实力、有技术基础、有成果的企业和项目,扶持项目要符合深圳及新区发展模式,也具备孵化能力。新区并不希望浪费纳税人的钱,而是希望通过扶持政策,和企业共同干好一件事,帮助企业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完美,让政府投入的资金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4

  蝶变现象

  打造园区转型升级的龙华样板

  建设创新产业园区 产业环境“三连跳”

  华新区总面积近176平方公里,但建成区面积高达107平方公里,而可供建设用地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此外,建成区存在着建设档次低、规划水平落后、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硬伤,由此导致龙华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时面临空间不足、高端载体缺乏的掣肘。

  为此,龙华新区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快创新产业园建设和新区产业载体认定,打造集企业孵化、上市培育、总部经济于一体的高层次新型科技产业园;一方面认定一批示范、先进、优秀等不同级别的产业园区并协调推进建设,为企业引进、项目落地搭建承载和发展平台。

  据悉,自2013年9月以来,龙华新区已先后为13个创新产业园与8个特色工业园区授牌。这些创新园区和特色园区成为龙华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

锦绣科学园

  “一街道一园区”政策 旧园区变身“弄潮儿”

  从去年8月开始,龙华新区经济服务局在充分调研多个旧工业区和前往南山区学习考察有关改造方案的基础上,起草了《龙华新区进一步加强旧工业区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共赢原则,对拟改造产业园区,新区经济服务部门将做好园区改造的产业定位、规划设计、改造建设和产业引进等,实施“一园一策”,统筹推进。产权明晰、业主改造意愿强、具备改造条件、投入适中、见效快的园区将加快推进,成熟一个改造一个。

  为推动旧工业区改造升级,龙华新区拿出了前所未有的扶持力度,对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进行资金补贴。每一园区获得的资助金额累计不超过园区建设、改造费用总投入的30%,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

  5个园区率先试点 将变身高端产业空间

  经过前期调研,“一街道一园区”模式开始在基层激发热烈回响,首批申报园区多达18个,最终观湖办事处的创新工业园、大浪办事处的华联工业区和上横朗第四工业区、民治办事处的特区1980文化科技产业园、福城办事处的塘前工业区共5个园区进入首批试点改造范围。

  据悉,首批5个园区,总建筑面积已经接近50万平方米。经过改造升级后,这些配套残缺、功能单一的老旧园区,届时将变身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高端产业空间。

  5

  家龙华现象

  有颜值担当 更有内涵气质

  有“颜值”:持续释放“绿色福利”

  建区五年,新区绿化美化成果丰硕。一大批绿化提升项目陆续建成投用,持续为近三百万新区市民兑现“绿色福利”。今年3月,新区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成为全市首个获得这项荣誉的区级单位。

  作为原经济特区外地区,公园数量不足一直是龙华新区发展过程中力图弥补的短板。近年来,他们结合居民需求在公园建设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建成“公园之城”,打造“美丽龙华”。目前,新区的公园总数也达到了可观的101座,突破“百座公园”建设目标。其中,新龙公园首次采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打造节约型绿地,为新区公园建设开辟了新思路;德逸公园、龙华公园被评为“深圳市五星级公园”。今年,新区城管局进一步启动30座公园建设计划,年内开工建设20座,提升改造10座。记者日前从该局获悉,目前新建的20座公园中,8个已基本完工,7个正在施工中,其余5个均按计划推进前期工作;提升改造的10座公园中,6个已基本完工,4个正在施工中或准备进场。据介绍,到2020年全区公园总数将超过150座,“公园之城”可谓名副其实。

  与此同时,新区多渠道打造景观亮点。对符合绿化条件的交通渠化岛进行美化提升,今年已完成新区大道沿线渠化岛、梅龙大道沿线渠化岛、松元环岛渠化岛等16个渠化岛提升改造。大力打造地铁出入口街头园林小品示范点,目前已完成地铁龙华线高架段立面刷新工程、清湖地铁口、龙胜地铁口绿化提升。立体绿化也在逐步推广,已完成布龙路-油松路、清富路人行天桥建设工程、行知学校立体绿化,实现绿化向空间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区启动了“一路一街”样板工程,在6个办事处打造“一条示范路,一个特色街区”,旨在树立样板、以点带面推动城市景观逐步提档升级。“一路一街”统一按照“三改四清五优”标准实施,“三改”即白改黑、上改下、绿改彩,“四清”即清柱、清牌、清门、清箱,“五优”即优化绿地、优化街景、优化照明、优化立面、优化市容。各办事处共申报了“9路8街”,目前升华二街已完工,龙华人民路已基本完工,华兴路、华旺路正在编制概算,其余各路各街正在开展方案设计。

  此外,继新区绿廊示范区建成后,新区还启动绿廊二期建设,将民治北站周边零散的8块用地(约5.7万平方米)建成绿廊示范区延伸绿地,让更多居民走进来,享受“绿色福利”。

一河两岸风景如画

  有“内涵”:硬件+软件提升民生福祉

  对于百姓来说,幸福指数与民生福祉密不可分。作为原特区外,新区各项基础设施薄弱,不可避免要经历高速发展中的阵痛。这几年,新区加大各项民生投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民生福祉持续增加。

  保障性住房方面,“十三五”期间新区新增筹集保障性住房26500套,供应23200套,其中面向人才群体供应不少于70%。今年,新区还计划开工及筹集保障性住房2721套,供应1600套;教育事业方面,新区现有中小学61所、学位13万个;幼儿园175所、学位5.9万个。今年新增的深圳市高级中学龙华校区、新区实验学校和新区外国语学校今秋已如期开学。“十三五”期间,新区还将新建公办学校20所,改扩建学校27所,到2020年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3.5万个,新增高中学位7500个;卫生设施方面,新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25家,大型公立医院3家,实有床位3289张。到2020年,将建成5所大型医院,改扩建2所区属医院,社康中心增至60家,实现“十分钟就医圈”;文体设施方面,新区现有文体中心4个、文化广场2个、体育活动中心2个、1011家持证文化类经营场所、9个文博会分会场、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4A级景区;交通方面,全市首条现代有轨电车即将开进龙华,沿线均为无人值守开放式简约站台,设置信息牌、自动售票机、应急电话、广播系统,满足乘客服务需求。有轨电车过路口与社会车辆市政信号互联互通控制,将大大提高安全保障和通行效率。目前,有轨电车建设进度已超过80%,明年初有望开通试运营。

  此外,新区治安环境的持续好转,带给辖区居民更多安全感。近年来各类警情逐年明显下降,社会治安总体形势保持平稳向好。

  6

  无缝服务现象

  上门问需 量身定制服务企业

阿森纳接近签下莫斯克拉,报价增至2000万(阿森纳卢卡斯几号)

  遵循规律 服务力求前置

  基于人才创业与企业发展规律,前瞻性地开展服务,为企业发展提速增效是新区为企业称道的一大利器。

  一方面,新区针对企业需求的共性,力求服务处处想到前面:针对企业普遍面临的缺乏发展空间的问题,新区大力扶持载体建设,最高给予千万奖励,宝能科技园、锦绣科学园、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区留学生创意园等一批高端产业园相继入市。新区还创新性提出“产业保障房”思路,即在产业用地招拍挂、城市更新以及项目容积率提升中,要求配建一定比例的产业用房由新区回购,为优质企业提供低成本的产业用房,“房地并举”吸引优质项目落户新区。针对龙华新区企业普遍小而散的现状,新区试点“政府-园区-企业”的服务模式,在产业园中设立企业服务站,让企业服务不出园区。针对新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特点,新区主动帮助企业拓展国外市场。

  另一方面,在企业发展中,新区也给予其“前置性”指导。锦绣科学园就是新区“服务前置”的受益者。据介绍,园区的最初定位是高尔夫配套产业,在龙华新区领导和经济服务局的积极引导下,产业园引入了环保和文化概念,并打造成创新产业园,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入驻。

新区召开重点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关心支持企业发展

  上门问需 服务量身定制

  新区持续开展区领导挂点服务重点企业制度,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订制式服务,了解企业发展实际困难,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路上的“绊脚石”。2015年服务范围扩展到辖区1000家企业,其中新区领导挂点服务企业86家,新区11个企业服务小组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走访等形式,共收集到86家挂点企业突出的困难和问题150项,目前已解决诉求87项,今年新区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将增至120家,相关服务工作已在陆续开展。

  新区重商亲商氛围浓厚,无论是走访新区重点企业,还是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每次活动都有新区主要领导坐镇。今年以来,新区相继召开4场重点企业座谈会,45家企业被新区请来“说实情、讲实话”,大至企业用地需求得不到解决,小到人行天桥没有建好,会上能协助解决的问题新区领导即刻安排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落实解决,需要从长计议的问题,则列入政府下一步重点工作计划。

  个性服务在新区企业已成常态化。针对深圳市今年出台的“促进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人才优先发展”三大政策举办全市首场大规模政策宣讲会,并自我加压延伸服务,将整个8月定为“企业服务月”,多措并举消除“企业成长烦恼”。推广“一站式”企业服务站,建立包含手机短信、QQ群、微信群等线上联络平台,1千多家企业入群,拓展企业服务渠道,举办25场各类宣讲培训会,到400多家重点企业点对点宣传引导政策,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发送惠企政策,以传统邮寄方式将最新惠企政策发放至辖区企业,目前已覆盖所有规模以上企业。

  制度保障 贴身服务常态化

  道路决定命运,而制度保障长远。对于可影响经济发展全局的企业服务工作,尤其如此。在企业服务方面,新区出台了系列文件,保证了企业“贴身服务”的制度化。在《企业诉求工作机制方案》中,六类50强企业、总部企业、上市企业、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行业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被列为新区重点服务对象。协调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交通、水电、管网等基础配套;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配套以及能源保障等方面。《服务企业专项活动方案》通过新区领导挂点重点企业,搭建企业反映问题绿色通道,强化企业与政府联动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问题。

  《服务企业专项活动方案》则通过新区领导挂点重点企业,搭建企业反映问题绿色通道,强化企业与政府联动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问题。

  此外,新区还推出了“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制度”,明确每位区领导率一个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服务小组,挂点十个左右的重点企业,通过现场办公、书面征询诉求、召集联席会议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处方式”服务。

  内容来源:综合宝安日报

  编辑整理:问答龙华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